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   留言本 
 
会员登录
账号:
密码:
当前分类  
站内搜索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中国起重机的下一个目的地 海外市场

发布时间:2009-07-29   点击率:1208
2008年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上半年经历了超高速发展,下半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国起重机市场也开始放缓了增长速度,以至严重下滑,但从全年来看仍保持了正增长。

2008年起重机出口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超过往年,出口工程起重机近5000台,同比增加57%;出口金额超过82亿元,同比增加88%,但第四季度出口量也呈现下滑。2008年汽车起重机出口3400多台,同比增长45%;履带起重机出口800多台,同比增长136%;随车起重机出口600多台,同比增长5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展和延伸, 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新政拉动内需,力保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工程起重机行业有了回暖的苗头,大家都在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

120022008年起重机产品出口量分析

2002-2008年7大类主要工程机械产品历年出口量 (台)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起重机

111

148

173

416

1508

4506

7321

其中,2008年,工程机械产品进出口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从数量上看,进出口增幅均有所放缓。工程起重机类主要产品依旧保持出口的大幅增长,比2007年同比增长62.47%;进口产品相对有所减缩,但总体仍体现增长,比2007年同比增长30%。

2008年全年起重机产品出口量

类别

数量(台)

合计(台)

金额(美元)

合计(美元)

最大起重量≤50t全路面起重机

927

7321

99121702

1413769818

50t<最大起重量≤100t全路面起重机

100

15661259

最大起重量>100t全路面起重机

7

6676385

最大起重量≤50t其它起重机

3862

507521371

50t<最大起重量≤100t其它起重机

1147

315414822

履带式起重机

1278

469374279

(2)中国主要起重机企业的海外征途

徐工重型:

如果不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即便是在全球市场需求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当冠军,也依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全球最大”。

早在2002年开始,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就强调“走出国门”,2004年更明确提出了徐工集团“国际化发展”的详细战略思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让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具备品质感,而不是简单的价格主导因素在起作用。这个品质感,徐工重型用了四年来打造。根据王民董事长提出的“三高一大”即高科技、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大吨位产品的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对国外客商需求的反应速度,全面更新制造系统,深化起重机基础研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成效显著。2006年徐工重型出口800台起重机,占到我们起重机总销量的11%,这相当于中国其他汽车起重机制造商全年出口销量总和的20倍,其中25吨以上产品约80%。

2006年徐工重型生产总量占到了世界的10%,并且其中的10%已被国际市场消化和认可,这不仅为中国民族企业增光添彩,也开创了中国起重机不能大批量出口的先河。

新加坡的工程机械使用量在东南亚居首位,但长期以来一直是欧美与日本产品的天下,2006年,徐工重型产品首次进入新加坡,凭借优良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服务,目前已逐步在新加坡树立起徐工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针对此次新加坡海军招标项目,徐工重型不断根据客户的使用习惯与操作要求,及时提出产品改进方案,为新加坡海军特配专用产品,感动了用户,成功战胜国际知名同行,一举中标。

近期,在与国际知名品牌共同参与的新加坡海军起重机采购招标项目中,徐工重型QY100K成功胜出,拿下本次采购项目。目前两台产品已飘洋过海,代表着中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顶尖技术,在海外工程第一线服役。

徐工重型在发展中能够始终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源于对产业规模和质量这两个层面问题的高度重视,他们不仅追求全球销量最大,更追求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出中国制造,甚至是中国创造的优质形象和影响力。2002年,中国50吨以上产品市场是国际品牌的天下,而2005年以来三年时间,徐工重型出口到海外的50吨以上产品已近2500台,百吨级以上产品已超过300台,代表中国起重机行业体现了强大的进取力量,这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起重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7年全球起重机近28000台销量中,中国企业占到了60%的比重,其中的40%遍布到海外需求最强劲的中东、中亚、非洲、南美等市场,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2008年中国起重机的影响还将扩大,这足以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吊装行业发展中正贡献越来越大的力量。

进入2008年,徐工重型全球市场扩张明显提速,“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强”中东代理商表示:“尤其表现在25吨-70吨级汽车起重机上,各种性能完全满足使用。产品改进速度快,在整体造型的切换上,细节人性化设计上均有大的变化,用户对这些很感兴趣。”

  徐工重型起重机技术所长介绍说,以目前具备的创新能力,起重机产品的改进已经不单纯是在某些点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系统性、快速地实现全系列产品的升级。

2008年推出的新品中,包含了“全地面融合技术”、“高强钢优化设计”、“臂形结构优化”等100多项创新项目。这使得徐工重型国际市场全面增长的同时,对欧盟地区的进入实现了战略意义的跨越,由欧盟各国单台试用,发展到多个国家同时20台、30台的批量采购。目前,徐工重型接待来访的国际客户中30%来自于欧洲,其中与欧洲大客户一次性就续签了总价2000万美金、百台起重机的出口订单。

2008年,徐工重型全年销售将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已无悬念。最重要的是,我们成功达到了布局全球市场的预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海外市场份额超过30%。在欧洲、俄罗斯等市场的新突破,进一步拓展了徐工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徐工重型已具备向全球移动式起重机排头兵迈进的基础。

2008年3月31日,徐工重型30台25吨起重机齐聚连云港等待装船,在相隔数千里之外的上海港、天津港码头,徐工重型25吨、50吨、70吨共50余台产品也在整装待发。据悉,3月底集中发运的近百台产品中,一半将被中东、中西亚市场吸纳,另一半将分别运往欧洲、巴西、俄罗斯等地。截止发稿时止,徐工重型产品出口销量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0%和46%。

三一重工:

2007年9月12日,三一重工在美国乔治亚州征地220英亩,投资6000万美元设立三一重工美国研发、制造中心,通过在美国建设生产基地,进一步辐射加拿大、墨西哥市场,计划5年内实现5亿美元产能。

更早在2006年底,三一重工投资6000万美元,在印度设立产业园。相关资料显示,印度产业园项目是香港三一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全球海外投资的前期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美元。

分析可以看出,在比利时投资建厂后,三一重工在亚洲、美洲、欧洲均有其生产基地,这将有助于该公司的海外营销战略。从而一步步实现三一董事长梁稳根提出的“打造成世界级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

目前,三一重工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同时在国际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2006年全年出口收入4.77亿,2007年上半年出口收入已经达到5.11亿。

在海外营销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海外扩张计划开始逐步实施。三一重工向文波总裁表示,国际市场是公司未来业务的第一增长点,预计2007年出口额将达到2亿美元,到2010年,海外销售收入将占总销售额的1/3。

目前三一重工已经具备从50吨至8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生产能力,目前正在进行1,2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研发工作,目标是在08年形成从50吨至1,20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产品系列。06年履带起重机的销售收入2.6亿,同比增长500%,我们预计07年履带起重机的销售收入可以增长150%,达到6.5亿元,08年销售收入将可能超过11亿元,未来公司的目标是把起重机的销售规模做成第二个混凝土机械。

同时,2008年5月份,上海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销售连续突破50台大关。其中,4月份销售总额达2.8亿元,刷新了三一科技销售纪录,当月国内销售首次突破2.3亿元大关;5月份,国际出口销售也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进入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三一科技克服生产场地不足、全球供应链趋紧、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突破了产能、商务采购、人员等瓶颈制约,通过升级换代产品、精细化制造、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服务核心能力等措施,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销售告捷。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三一科技始终站在“产品、市场和人才都要国际化”的高度,及时修订和完善国际化目标,加大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国际品牌建设力度,加强国际化研究,积极培育产品国际竞争力。在推出一流产品的同时,三一科技高度重视一流国际服务体系建设和国际化后备人才的培养。履带起重机海外市场继续向纵深方向拓展,二季度产品远销至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比利时、韩国、印度、阿联酋、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科技履带起重机出口订单已经签至2009年中期,产品覆盖达全球五大洲近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联重科:

近年来,海外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中东、印度和独联体区域对工程机械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中国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联重科海外营销额和市场开拓均取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根据公司稳守国内积极拓展海外的发展策略,中联重科加速了在全球重点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

中联重科自从2003年提出并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不断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一方面,频频亮相国际行业大展,如业内最具权威的美国拉斯维加斯展、德国BAUMA、法国INTER鄄MAT三大展会等,通过与当地代理商合作,利用当地的行业杂志、网站、户外广告牌等,开展多视角、大规模的品牌立体宣传;另一方面全面塑造品牌内涵,用适应当地特点的专业化产品、专业的销售队伍,培养专业的代理商队伍,配合及时有效的专业服务,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升华品牌内涵。

2004年,中联QUY200问世,成为当时国产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沉寂多年的中国履带起重机市场随即被唤醒,国产品牌依托成熟的制造体系,采用自主研发、全球采购的模式来凸显国产装备的差异化优势,逐步收复被进口装备挤占的中国市场后,开始与世界巨头分享全球市场这个更大的蛋糕。国际市场开始呈现出口区域多样化、产品高端化的趋势。

继2006年中联重科66台汽车起重机出口印度创下工程起重机单一产品出口国内最大单,2007年QUY200履带式起重机出口美国率先敲开了北美市场后,如今中联重科又喜获大单,QUY600履带式起重机将批量出口印度,在国内再次刷新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出口的记录,这是对中联重科完善的海外服务保障体系的最好诠释,也是全球客户对中联重科的信心所在。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评价说:“中联继2006年创造了中国汽车起重机产品单一型号出口最大单记录,2007年创造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北美(美国)市场的第一单和最大单记录后,现在又再次刷新中国履带式起重机产品最大机型出口记录。这3年来,中联重科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连续创造了3个国内第一,带动了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将永远载入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册!”

  QUY600履带起重机是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最大型号的出口产品,它标志着中联重科海外战略体系的日趋完善。目前,中联重科在全球仅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就建立了20个多办事处,建立起10多个备件库,派驻了50多名专业化程度高、技术能力强的服务工程师队伍。同时,该公司致力于“服务本土化”的目标,海外代理商的服务也开始在中联重科的培训体系下逐渐成熟。

近年来,工程起重机公司对印度出口成绩斐然:2008年出口增长近150%。

当年3月,一次性批量出口多台各型号起重机,价值近千万美元,创国内行业批次出口新记录。6月,超大吨位产品履带起重机QUY600成功打入印度市场,刷新了中国履带起重机出口海外市场最大吨位的记录。11月,又一台QUY600登陆印度市场。大量的中联设备销往该国,促使分公司组织了这次活动。

2009年2月2日,春意盎然。在中联重科所属的长沙、上海、陕西多个产业园区,高大威猛的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路面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随车起重机、旋挖钻机等七大系列、180多台产品,批量驰出厂区,交付用户。上班首日,中联重科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以新春开门红吹响了抗击寒冬、奋战09年的前进号角。

在中联重科长沙总部,180多台大型产品车辆排出了超过5公里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经了解,这些产品中不乏新品、精品,亮点纷呈。有单台价值逾千万元的220吨全地面汽车起重机、有全新优化设计的新一代QUY70V型汽车起重机;有一单10台、出口澳大利亚的QLY20型铰接式移动起重机,有出口非洲阿尔及利亚,一单8台价值过千万的6517A型塔式起重机、有我国最大吨位的TCR6055型动臂式塔机。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中联重科共拥有13大类别,28个系列,168个品种的产品,与客户的关联性、成套性强,是目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类别最丰富、产品链最完整的企业。刚刚过去的2008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工程机械行业势态低迷,产业发展面临挑战的严峻局面,中联重科创新观念、提振信心、迎难而上,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公司新增两个十亿元级事业部,下属各经营单元全年产值规模突破200亿元。

中联重科负责人介绍说,随着政府及市场参与各方努力出台的各项刺激经济增长措施,身处机械和设备制造行业的中联重科将多重受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大量增加对机械的需求;正在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将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减税效应;而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更是如此。2009年,中联重科将通过流程再造和管理变革,强调创新观念谋求更大发展。目前,中联重科将从战略、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酝酿实现新的突破,朝着2010年实现销售500亿,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迈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强的目标迈进!

抚挖重工:

辽宁抚挖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有百年历史的“抚顺挖掘机厂”,是我国第一代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国有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抚挖”在国内率先以技贸结合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造出我国首台50吨级液压履带式起重机。从此,“抚挖”进入了液压履带式起重机的研发制造领域。

  “抚挖”作为我国第一代重型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国有企业,曾为共和国的基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台挖掘机就出自该厂。2003年,“抚挖”成功地实现了企业转制和重组,百年老厂焕发了新的青春。通过对企业厂房、设备、生产条件进行改造和改进,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攀升。特别是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他们果断放弃了生产多年的老挖掘机产品,集中精力开发大吨位液压履带式起重机。3年中,他们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与国内多所大学开展了产学研联合,并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所和博士后科研基地,他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的250吨、350吨履带起重机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并大量投放市场。

我国机械工业的龙头企业、有着百年历史的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将其生产的履带式起重机打入了对机械产品极其挑剔的欧美市场。2005年公司重新组建的进出口部,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出口创汇810万美元,出口产品13台。2006年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国际工程机械市场走势,需求变化和调整营销策略,出口贸易迅猛得到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初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占有规模,年内实现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出口产品60台。2007年又凭借努力开拓和扩大新的出口增长点,大力推进了国际化进程,使公司在国际化发展中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年末完成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出口产品135台。如此公司三年间累计出口创汇1.2亿美元,出口产品208台,出口产品遍布美国、荷兰、印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韩国、新加坡、尼日利亚等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抚挖进出口工作上的历史性突破。

2008年国际工程机械产品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的放缓,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确定因素逐渐加大,抚挖调整营销策略,在保持和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加大向海外市场的拓展。上半年抚挖参加在美国、荷兰、俄罗斯3个国家举办的大型产品展览会以推销公司产品,并加强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工作。

抚挖2008上半年出口履带起重机产品142台,超过了2007年全年出口135台的数字,海外销售收入7000万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56%。其中6月份一个月出口42台,出口业绩良好。海外目标市场集中在东南亚、欧美和印度。

总体看来,2008年是公司转制5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尽管10月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未完成年初预定计划,但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长。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70%,出口创汇增长71%,销售收入增长55%,从而实现了历史新高。而最受我们关注的国际市场销售,在上半年受配套市场制约,下半年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积极努力地完成了1.2亿美元的出口发货,创出了比去年同期增长71%的最好记录。同时,抚挖重工自身指定了2009年18亿人民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