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当年的‘海上胡志明小道’如今已向世界级的大港迈进!”
11月16日,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到防城港市参观采访。在防城港港务集团码头,《羊城晚报》记者樊克宁回忆起30多年前的景象,十分感慨。
“那是1974年左右吧,还是当知青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来过这里。当时只知道这里因为是开辟了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而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那时根本就看不出是个港口的模样,感觉就是个破旧的小渔村。”樊克宁说,30多年过去了,虽然知道这些年这里肯定也有发展,但亲临实地,今昔对比,仍然让人感觉振奋。
一排排整齐规范的集装箱堆放在20万平方米的储存库场里;码头上机声隆隆,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40吨级的起重机马不停蹄地把来自各地的货柜吊装到货轮上。据介绍,目前防城港拥有泊位3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1个,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级,年实际通过能力超过4000万吨,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开展了业务来往。
谈起防城港的变化,樊克宁说:“我想转变最大的原因就是开放——改革开放,思想的开放,门户的开放。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全国性的,如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的开放开发,对广西、对防城港又是一次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我相信这里的明天会更美好!”
当得知目前防城港正在加紧改造和建设20万吨级航道和大吨级泊位,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6000万吨,远期规划港口通过能力为10亿吨时,很多记者纷纷表示,防城港市能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实现以港兴市、以港强市,前景十分看好。
《经济日报》记者童政说:“北部湾风生水起,防城港昂首前行。我感觉防城港港口规划非常科学,布局非常合理,非常大气。我认为防城港从面向东盟到面向世界的港口发展远景规划是可行的,因为这里背靠大西南,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又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的支撑,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