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讯 日前,随着第三批科技项目1710万元科技经费的下达,哈尔滨市今年已累计投入5955.5万元,通过科技攻关、重大产业化等计划,重点支持了95个项目。国家级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际合作研发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也分别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挂牌。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市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创新四项创新工程,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年初到现在,哈市重点推进了十大高新技术项目。继续抓好“百万电站”项目,目前大唐国际发电有限公司已经订购2台机组,合同额18亿元;继续实施“风力发电”项目;进一步延伸LED(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推进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国际合作研发基地建设;启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哈尔滨市集中供热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先进技术研究与示范。
今年,哈市还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国际科技合作等四大领域开展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工作。工业领域重点开展了重型燃气轮机、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高性能铝镁合金、太阳能光电转换、航空航天轴承、汽车电子与新型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在农业领域重点开展了农作物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畜禽品种改良、畜禽饲养高产高效及重大疫病防控、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检测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在社会发展领域重点开展了创新药物及生物制药研制,中药粉针关键技术,高效环保融雪剂,医药、化工等行业有机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重点开展了1000MW核发电机关键设计技术、深海水下机器人海底特性多波束声学一体化探测关键技术、大型船舰高强度钢厚板焊接与表面强化技术、超纯特种电子气体制备工艺、口服胰岛素等高端技术的引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促进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5年来,哈市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高于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高新技术产业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在2008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哈尔滨共有1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我省获奖总量的85%,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07年度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名单上,哈市有40项产品榜上有名,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手段。
目前,在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及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哈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东轻公司高纯高强铝合金材料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哈尔滨电控设备厂新型电能转换装置等12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内容,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哈电机厂正在自主研制开发世界上第一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并将于“十一五”期间在国内率先实现百万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和百万等级核电汽轮发电机项目的自主设计和自主生产。核电站主泵电机的生产,宣告哈市在核电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